憑借大規模的油氣田、儲氣庫群、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向外延伸的輸氣管網,天津已逐步發展為京津冀乃至我國北方的天然氣供應保障樞紐城市。下面由天津天然氣小編給大家詳細介紹:
近年來,國際能源價格劇烈波動。今年國際天然氣價格成倍上漲,供需矛盾突出。隨著供暖季的來臨,北方天然氣供應問題備受矚目。

11月7日,京津等地落下今冬第一場大雪。11月8日上午,位于天津的中石油大港油田板中北板中南儲氣庫作業區庫4—8、庫4—9井開井采氣,標志著大港油田儲氣庫群正式開始向京津冀地區供氣,預計今冬明春天然氣供應突破23億立方米。
此前消息,大港油田儲氣庫群已經超額完成年度注氣計劃,為保障今冬明春京津冀地區冬供“大考”及北京冬奧會、殘奧會的順利舉辦備足了“底氣”。

能源供應有“底氣”,民生經濟才有依托。近年來,天津已逐步發展為京津冀乃至我國北方的天然氣供應保障樞紐城市。憑借大規模的油氣田、儲氣庫群、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向外延伸的輸氣管網,天津形成天然氣產、供、儲、銷完整體系,在保障區域天然氣供應、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誕生我國第一座商業地下儲氣庫
天津東面的渤海,油氣資源豐富。渤海油田是我國海上最大油田,中海油天津分公司負責渤海油田勘探開發生產業務。中石油大港油田則是繼大慶油田、勝利油田之后新中國第三個油田。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渤海油田、大港油田加大勘探力度,提升開采技術,天然氣產量大幅增加。

天然氣生產是全年不間斷的,需求則有季節性,夏季用量小,冬季用量大。為了保持穩定供應,就需要在需求淡季把用不完的天然氣儲存起來,在冬季需求量高的時候采出投入市場。
地下儲氣庫儲氣量大,安全性高,儲氣成本低。2000年,大港油田建成投產中國第一座商業地下儲氣庫——大張坨儲氣庫,主要承擔京津冀地區天然氣“錯峰填谷”的任務。


(圖為中國第一座商業地下儲氣庫——大張坨儲氣庫)
其后,大港油田又相繼建設板南儲氣庫等,目前已建成地下儲氣庫9座,在建儲氣庫2座,庫群規模不斷擴大。21年來,大港油田儲氣庫群累計注采氣量穩居全國首位,未來將形成近百億立方米的庫容。

在天然氣全產業鏈中,儲氣庫發揮著“壓艙石”作用。大港油田儲氣庫群開井采氣,2個小時即可到達北京中心城區。冬季,這里日采氣量占到北京地區用氣高峰的1/5。
將成國內最大進口LNG接收中心
LNG是天然氣冷卻至零下161.5攝氏度后形成的液體。625立方米天然氣可“濃縮”為1立方米LNG,大大節約儲運空間。
當前,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40%。LNG進口量近年快速增長,有望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LNG進口國。

天津背靠我國北方龐大的天然氣需求市場,憑借良好的海港條件,2020年上半年口岸LNG進口量一度躍居全國首位。來自澳大利亞、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的LNG運輸船源源不斷抵達天津,再銷往北京、河北、山東、山西、河南等地。
LNG運到,需要有接收儲存設施。天津經開區南港工業區是天津LNG接收的集中承載地,正形成“天津LNG三駕馬車”格局。

首先是正在運營的國家管網公司LNG接收站和中石化LNG接收站。國家管網天津LNG系2020年由中海油公司劃轉而來,2013年開始供氣,液態分銷量占到華北液態LNG供應量的半壁江山。今年,接收站接卸量屢創新高。今冬明春采暖季,計劃向華北地區輸送約45億方天然氣,同比增加11億方,增長32%。
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于2018年3月投入商業運營,截至今年3月,已累計接卸來自14個國家的1850萬噸海外LNG資源,占國內同期LNG進口總量的10.3%。

目前,這兩大LNG接收站都在實施二期擴建工程。國家管網天津LNG二期項目將新增6座22萬方全容式低溫LNG儲罐。中石化天津LNG二期擴建完成后,年接轉能力將達1080萬噸,年輸氣能力將達136億方,屆時將邁入千萬噸級超級LNG接收站行列。

(北京燃氣南港LNG應急儲備項目效果圖)
此外,南港工業區正在建設北京燃氣南港LNG應急儲備項目。這一項目旨在承擔北京市天然氣應急儲備功能,并可以在應急狀態下對接收站及外輸管線輻射到的京津冀區域形成保障。從項目意向提出起,就得到天津方面大力支持。2018年5月,北京燃氣集團與天津經開區簽訂投資框架協議。2020年,項目正式開工。據了解,該項目分為三期建設,一期項目將于明年底建成投產,全部工程計劃于2024年底完工,共包括1座LNG船泊位、10座20萬立方米儲罐以及300公里進京管線、沿途7座站場。
有分析認為,天津三大LNG接收站合計接收能力有望在2023年達到每年2385萬噸,令天津成為國內最大的進口LNG接收中心。
籌建天津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
LNG在接收站氣化后,按照市場需求通過管道輸往各地。今年4月,我國首條直供雄安新區的天然氣主干管道——蒙西管道項目一期(天津—河北定興)開工,項目起點即是國家管網天津LNG接收站臨港分輸站。

管網互聯互通,供應更有保障。2018年,大港油田濱海分輸站與中石化、中海油LNG聯通管道建成投產。從此,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的天然氣,均可以通過大港油田濱海分輸站這一重要節點進入陜京管道系統,為華北廣大地區供氣。

目前,天津外圍各方向已經有上游供氣企業10余條主干管道及互聯互通設施,市內天然氣儲氣庫群和LNG接收站也有相當大規模,輸氣管網、接收站和儲氣設施相互連通,形成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共同保障、多方向多氣源供應能力。
《濱城時報》報道,上月底,在濱海新區舉辦的2021年重慶油氣論壇冬季峰會上傳出消息,天津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的成立工作正處在積極推進當中。

業內人士認為,天津坐擁港口優勢,是北方重要的能源樞紐城市,作為區域LNG調配中心、儲備中心作用明顯。渤海灣油氣資源豐富,華北地區油氣市場廣闊。同時,天津也承擔著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作用,具備建立油氣交易中心的必要條件和可行性。
據介紹,天津天然氣交易中心建成后將與上海、重慶等交易中心在區域上相呼應形成優勢互補,發揮自身特點實現資源高效配置,共同探索油氣體制改革的市場化進展,合力形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價格”。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2020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環渤海地區依然是中國第一大天然氣消費區,占全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23%;“十四五”期間我國天然氣行業仍將處于快速發展期,預計到202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4300億立方米,年均增量達210億立方米,年均增速為5.7%??梢?,在渤海灣畔的天津設立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供需兩旺,前景看好,值得期待。
天然氣是低碳清潔能源,在保護生態環境、服務地區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戰略意義。在區域天津天然氣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天津既立足全局做好服務,又積極謀劃搶抓機遇,推動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儲備調配能力,完善市場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天然氣樞紐城市功能。